右手拎著裝飯盒的籃子,左手拄著一根拐杖,即使佝僂著背,老人臉上仍有藏不住的笑意——這是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一位老人從居家養老中心取餐回家的場景。這一畫面被攝影師吳秉益捕捉,這份“幸福感”也被定格成了永恒。 “這就是我想要的畫面,每抓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,都是一次自我挑戰和創新,甚至會帶來驚喜!睉阎鴮z影藝術的初心,以及對人文情懷的追求,五年多來,吳秉益背著相機深入義烏50多個村,用鏡頭記錄了享受義烏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們的真實面孔,并制作成一幅幅有藝術感的攝影大片。近日,吳秉益的《老人幸福食堂》專題攝影展在分水塘村百工坊二樓舉辦,展出的51張照片兼具藝術與人文情懷,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展。 一張“幸福照”啟發攝影靈感 手里有相機,眼中有美景,心中有情懷,沉浸在《老人幸福食堂》攝影展中,記者發現,吳秉益拍攝的照片不僅藝術感十足,其充滿厚度的故事也令人動容,這離不開他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獨特的攝影思維。吳秉益1959年出生于臺灣,1985年開始學攝影。2002年,他來到義烏從事外貿生意,同時也將鏡頭對準了義烏這片土地。 “在義烏能拍的美景和故事太多了,但需要耐心發現和挖掘!眳潜嬲f。閑暇之余,他靠導航深入義烏農村,背著相機到田間地頭找靈感,因此定格了許多當地絕美風景和鮮活的風土民情。2016年重陽節,吳秉益專程到赤岸鎮雅端村拍攝敬老活動,無意間拍到了一張老人在村居家養老中心取餐的“幸福照”,按下快門的瞬間,他心里又驚又喜。 “政府替農村老人解決吃飯問題,老人每頓只需花兩塊錢就能吃上新鮮飯菜,這樣的政策是惠及百姓的!庇谑,吳秉益開始持續跟拍義烏農村的居家養老服務題材,通過深入走訪與了解,從寫實的角度記錄老人們最真實的幸福瞬間,讓社會上更多人關注老人、敬愛老人。 很多人會說,農村居家養老中心的場景千篇一律,拍出的照片會很單一,但對吳秉益而言,這里的素材取之不盡!懊课焕先硕疾灰粯,他們的心情、表情時刻都在變化,我的靈感和觀念也在變化,每次按下快門,都可能會有意外之喜!眳潜姹硎,在這里,他的攝影思維不受場景的限制。 影像背后充滿挑戰與創新 在攝影創作方面,吳秉益有三大宗旨:唯一、唯美、唯真。吳秉益的照片特別注重整體構圖、光線運用及人物表情,每張照片都是抓拍,力求真實與獨一無二。正因這份執著,他付出了多于常人數倍的努力。 為拍到好照片,一個村,吳秉益要去好幾趟。老人們吃飯的時間是中午和傍晚,吳秉益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到達,先看場景,確定拍攝點位,再根據實際情況抓拍!跋襁@個位置就特別好,有云朵,光線、構圖都很棒,我等了十幾分鐘,終于有一位老人進入畫面!眳潜嬲f,他拍了三四張,選取了一張老人有心事的照片展出,以表達老人的需求:解決三餐之外,他們更需要關懷。 過去,吳秉益常拍風景,后又鉆研人文攝影,以寫實挑戰自我。但靈感可遇不可求,更多時候,是吳秉益與老人交流、跟拍過程中萌發的。有一張照片拍自赤岸鎮東朱村,畫面中,一位年邁的奶奶在取餐回家的路上,偶遇鄰居噓寒問暖,她熱情轉身回應,畫面中兩人笑容燦爛、格外溫馨。吳秉益說,當時他跟在老人身后拍了很多張照片,這張最合他心意。不過有時他也常常跑空,沒靈感的時候,守一天也拍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。 還有一組照片是吳秉益在佛堂鎮梅林村居家養老中心二樓俯拍的,老人們在一樓坐著用餐,他們的頭上掛著交叉排列的小國旗,閃光燈下,紅色鮮艷亮眼,層次感特別明顯!皣煺宫F了安居樂業、國泰民安!眳潜嬲f,他去了這個村五趟,拍下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場景,每張照片都獨一無二。 “在拍攝過程中,老人們的反應很逗,一定要時刻準備著,快速捕捉精彩瞬間!眳潜嬲f,有次和幾位老人聊天時,有位老人突然開心地跳起舞來,他立馬拿出相機拍了下來,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畫面,卻抓拍到了精髓,讓整張圖多了點睛之筆。 歷時5年記錄最美“夕陽紅” “這是我們村嗎?我們村已經拆遷了,沒想到還能在這里看到曾經的村子,回憶滿滿!”在《老人幸福食堂》攝影展,有一張來自佛堂鎮王宅村居家養老中心的照片,畫面中,幾位村民提著取餐的籃子站成一排,中間一個人拿著餐盤忘我地吃著,與背后“岳母刺字”的墻畫融為一體。吳秉益說,這是他在2019年拍的,當時,王宅村正忙著拆遷,如今這個村已不在了,這張照片定格了不可回溯的時光。 吳秉益手中有張居家養老中心一覽表,每次去一個村,他都會在上面打鉤,還需再去幾趟的村,他就標上幾顆星。為了能清晰地看到人物臉部的線條,讓抓拍更高效,吳秉益還改裝了相機,在視窗處安裝放大鏡!芭恼毡仨毦媲缶,影像會講故事,只有從第三視角拍好照片,才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思考!眳潜嬲f,攝影也反映攝影師的內心,純粹的心境更能拍出好照片。 靜心欣賞,攝影展中令人感慨、讓人反思的照片有很多:一位老人左手翻著書,右手拿著筷子吃飯,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“老有所樂”的書法,傳達出活到老、學到老的心態;一位老人身穿大紅色精致外套,手拿碗筷,慈祥地看著鏡頭,墻上掛著一幅“八仙過!,呈現出安詳的中國奶奶形象。 “五年拍下來,感覺老人們的表情越來越慈祥溫和了,這就是相由心生吧!”吳秉益說,人文攝影需要長期觀察,用藝術視覺傳達有生命、有內涵的東西,抓拍時光帶來的變化,才更有意義。 走遍赤岸、佛堂和城西街道等50多個村,拍下5000多張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照片,以獨特的視角和畫面沖擊感,展現義烏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,這是吳秉益的堅持。對吳秉益而言,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個難得的平臺,這里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和想象力,去創新和突破自我。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臺灣攝影家交流協會浙江分會會長、《旅游中國》雜志特約攝影師,吳秉益的腳步早已踏遍全國各地。這些年吳秉益將目光聚焦義烏,致力于用真實的圖片語言,將普通老人的幸福生活影像傳達給全世界!斑@次攝影展并不是終點,我一直在創新的路上,并期待拍到更多更有趣和讓人驚喜的畫面,展現最動人的‘夕陽紅’! |
GMT+8, 2022-6-14 22:13